和《了不起的盖茨比》不同,这部电影并不是一部教你嫁入豪门的拜金大戏,讲述的是主角克拉拉如何从小女孩到出嫁、如何在豪门的动荡生活中进退,于不易中发觉人生坚韧和美好之处的故事。由带有魔幻现实主义的自传体小说改编,原著为《幽灵之家》,以南美洲的智利作为故事场景原型。
男主角埃斯特班原本想要娶克拉拉的姐姐罗莎为妻,可惜罗莎喝毒酒意外死亡,二十年后,他发迹之后回到小镇,看到已经成长得亭亭玉立的妹妹克拉拉,并娶妹妹为妻,两人携手,开始探寻余下的人生故事。
女性视角——克拉拉
有非凡异能的女主角克拉拉从小女孩成长到女人这期间,她预见过无数将要发生的事情,包括自己姐姐罗莎的意外死亡,父亲母亲出车祸,这个奇怪的女孩能够感知周围事物之间的联系,听见每一个灵魂的声音,她摸着对她怀恨的人的脸颊,轻拍他们的肩膀,而她兴奋的时候物件也为她移动,这个人物为这部影片怎加了许多神秘感,温暖感,同时也强化了所谓的非自然力量。
埃斯特班兴办农庄成功,带着满满的家当再次踏进她家,她就像等来了命运,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就开口答应嫁给他,就像当二十年前姐姐去世时作为逝者家属在家门口牵他手那样,现在却是作为一个女人,再次站在他的身边,以妻子的身份成熟温柔的挽住他的手。
爱情中的传奇性和理想性通过这个带有魔幻主义色彩的情节表达出来。爱是盼望、等待、命运,这大概是在快节奏的、以物质为前提的现实中,我们很难去达到的一种体会。
追寻自己理想的事情是一种选择,并不是一件错事,反映到现实生活中,不仅是情感方面,还有从事自己喜欢的行业、选择一个自己以后工作生活的环境等等,未来的路只要你肯走,脚踏实地,就有走出来的可能。所以这是第一个让我很触动的点。
第二处触动是在丈夫埃斯特班纵横政界多年,已经年迈体衰,不料在竞选中代表保守党连任失败,眼见着自己一手资助发展的国家将要被武装兵统治,政权在人民手里被颠覆。
他风光了那么多年,现在作为落选者在无人来问津的宴席后离场,一路沉默的回家,而这时克拉拉却早早的来到家门口,在这里迎候一个失败的男人归来,她在他一意孤行、武断专制的时候选择离开他,而当他自食其果,在民主的潮流中被推翻下台的时候,却不由分说地出现在家的门口,去拥抱他,拥抱这个勇敢的实干家、果断的专制者、固执不讲理的父亲和丈夫,带他回家。
这大概就是大风大浪不平常的人生里最平常的关怀和温暖吧,不论是豪门还是寒门,爱都没有因为这些外界的头衔和物质的堆砌而忘本。这一个细节让我感受到的是爱里平凡的共性。
男性视角——埃斯特班
这个人物在我心里形象是很鲜明的,早年的实干家,身强体壮,他兴办农场,兴办产业,所有一砖一瓦都自己亲力亲为,他有骨气的用自己的劳动换来坚实的资本,男性场爆棚,一步一步从贫穷变为富有。
中年时成了一个一意孤行的政客,他的人生信条是,有反抗者就镇压他,有背叛者就干掉他,家业不分,对待家人也是一样,慢慢的习惯了发号施令,成为一个家庭和事业上的专权者,这样的专权者当然不惹人喜爱,妻子离开了他,亲姐姐被他流放到乱市最后孤独死去,女儿也对他满是误解和恨意,政权最后也背叛了他。或许是早年的摆脱贫困的经历太过于刻骨铭心,养成了这种一生要强的性格,人生矛盾于此,在于他仍旧是一颗赤诚的奋发向上的心,想谋求更好的地位与财富,但是有了社会地位之后,要如何不断将这种地位和财富上的成功顺延,就成了这些老男人的心头之累。
可恨也令人可怜,可怜又不可亲近,你心疼却又无法改变什么,他走过的路,受过的苦,拥有的视野和看法已经成为了他的人生。
我们看过太多,这种太过于沉溺于一种角色的男人,事业上的打击往往会更容易摧毁他,特别是年老力衰的时候,一旦当他发现自己呕心沥血投入全身心的领域崩盘,亲人却已离世,妻离子散,他无力再消化和回忆这些过往,只是呆滞的凝望着什么,周围无一人陪伴。
影片最后他回到了最初的地点,他和克拉拉生活在一起的家,空荡荡的大房子里,所有过往的家具上都盖着一层白布,而他掀开床上的布,一个人躺在那张曾经有过甜蜜记忆的床上,虚幻之中又看见了克拉拉,她来牵过他的手,要带着他离开这个世界。在生命的最后,他再次看到并且明白了自己这一生最留恋的事物,不是那些丰裕辉煌的宫殿,不是那些曾经给过他一时温暖的风尘女子,也不是他一手维护的政权,他发现自己什么也带不走,最珍贵的东西原来就是和妻子一起平平常常度过的那段安稳而平常的日子。
外表很强硬,但内心很柔软,作为丈夫、父亲、政客、商人,一生要强,作为男性的保护欲和争夺欲也伤及了很多无辜的人,但是心中所爱却唯一而坚定。他这一生输了什么,赢了什么,又有什么重要的呢?风云起伏,人在其中体验过程,再怎么折腾也只是一辈子。
第三方视角——布兰卡
布兰卡是由薇诺娜瑞德主演的。这个人物,拥有幸福和物质充裕的童年,在父亲的特权保护和和蔼可亲的母亲的放养式培养下长大,是父亲强迫式爱护的受害者和受益者,她能够去到中学接受最好的教育却不能和父亲眼里门不当户不对的男孩相爱,她有着母亲一般的对爱的执着和坚守,但同时也有父亲那种敢于反抗的执拗和男孩子气。
她的命运随着父亲母亲之间的关系和整个大时代下社会力量的换血更新而不断改变,若说生命的前半段是由父母决定的,那么后半段中的受苦就是社会动荡决定的,她不具备太强的自主能动意识,在父亲母亲都是那么独特的、各自自己改变命运的角色设定下,布兰卡是一个基本上被各种力量不自觉推着走的角色定位,但也正因如此,更好的客观补充和反映出两位主角和整个社会变化和潮流动荡。
不能自由的选择爱情,不能自由的选择立场,富贵儿从小受人妒忌,却在急剧变化的社会动荡中,一夜之间要面对身份地位颠倒,被那些曾经受父亲欺凌过的人民反欺凌,她成了权力斗争之下的牺牲品和见证人。
这个人物的命运展开更清晰的让我们看到豪门中所暴露出来一部分的问题,但是编剧最终选择用一个宣扬爱与和平的角度收尾,这是一部在中国没引起什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