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论如何毁掉一部经典答案就是拍续集 [复制链接]

1#

知道怎么毁掉一部经典吗?拍续集!

照道理来说,现成的人气,现成的口碑,现成的故事架构,比起另起炉灶还不一定稳赢,拍续集省事儿的多,还可以借“回忆杀”再造一波声势。

抱着这样的心理,很多国产好剧走上了拍续集的道路,结果,“回忆杀”惨变“杀回忆”,连最初的那点儿好感也给败光了。

有人说,“最烦电视剧拍续集,很多人设就死在续集上。”

《欢乐颂》2出来了,樊胜美毁了。《还珠格格》2,3出来了,小燕子毁了。《李卫当官》2出来了,石榴(女配)毁了。《纪晓岚》2,3,4出来了,杜小月毁了。《乡村爱情》2,3,4,5,6,7,富贵死了,谢大脚又要改嫁了。能不能,能不能不要写续集拍续集了???????

是这样吗?

今天咱们就挑几部来好好唠唠——

1、《家有儿女》

说到当年的经典情景喜剧,必然有它。

放学了,一边写作业一边跟着夏雨夏雪夏冰雹一家乐,暑假一边挖着清凉的西瓜,一边窝在沙发里看。

简简单单的日常生活琐事,乐乐呵呵的氛围,作为独生子女,表示非常羡慕这种有兄弟姐妹的家庭啊。

后来长大了,也还是会忍不住重温。

这也是为什么时隔多年,剧中人合体的消息还能蹭蹭蹭地冲上热搜,“回忆杀”的力量啊。

大抵基于此,这部“回忆杀”一直在持续发威。

拍完第二部拍第三部,现在又从孩子的学生时代,拍到了初入职场、进入社会的人生阶段。

然而,从第三部开始,这剧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最重要的原因,小雪换人了。

有网友说,新的小雪外形过于成熟,完全没了以前的可爱聪明,“故事还是当初的故事,人已非故人”。

最近出的这部《家有儿女初长成》,虽然导演说并非续集,但种种配置完全是回忆投放。

演员方面,宋丹丹、杨紫由于档期问题没有参演,刘星、夏东海、鼠标都还在。

创作团队,几乎全员回归:总制片人李洪、制片人王嘉、导演林丛、编剧李建宏等。

故事架构,还是以前重组家庭的风格,离异夫妻双方,各自带着儿子、女儿,开始了彼此的新生活,就连背景音乐以及笑点的设置,也都明显带着《家有儿女》的风格。

结果呢,从播出到现在,也未掀起丝毫水花。

2、《还珠格格》

BGM一响,回忆自动加载的神剧,创下了空前的收视奇迹。

一到寒暑假就重播,甭管范冰冰、苏有朋如何打拼多少年,也得屡屡被打回原形。

这个系列,拍第二部时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毁就毁在第三部,原班人马大换血。

单说演员的演技,刘涛和秦岚本身的表演是没有问题的。

只是原先的角色,被新人接替,失了味道。

萧剑再也没有“一萧一剑走江湖,千古情愁酒一壶”的潇洒了,仅仅眼神,就平添了一股戾气。

活泼可爱、大大咧咧的小燕子,被家仇和第三者插足,弄得整日哭哭啼啼。

原本欢欢喜喜、大大闹闹的氛围,蒙上了一层凄风苦雨,炮制美好愿景的剧,呈现出的全是残酷和现实。

尤其令人惊异的是,一部古装剧,还引入了奇幻色彩。

紫薇意图殉情,蝴蝶全员出动,是香妃派来的吗?她和尔康的爱情,已经强大到可以用意念来沟通了?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啊。

3、《铁齿铜牙纪晓岚》

乾隆年间,纪晓岚、和珅之间明争暗斗的故事,古装历史题材,幽默喜剧。

这剧也很厉害,一直拍了四部。

单说杜小月与纪晓岚的关系线,很大程度上,杜小月充当的算是纪晓岚的帮手。

如果定位是帮手,就好好固定下来这种模式关系。

结果呢,剧集之间,又在两人关系上加上了一些暧昧,加了暧昧就加呗,发展下去也可以呀。

不行,不能发展。

第一部,安排了个祝君豪,第二部又安排了个何文远,第四部又回来纪晓岚身边了。

一个活泼可爱、正义感爆棚的侠女,就这么一次次被折腾成了寡妇。

和珅虽说在文采上不如纪晓岚,偶尔也还是能较量几番的,结果拍到后来,倒像是个肚子里一点料都没有的白痴。

尤其第三部,杜小月撤了,加进来个陆琳琅。

第一个故事还是江南女子的温婉柔弱风格呢,第二个故事直接“杜小月”附体,武功还不错。

原本故事的风格被破坏了不说,逻辑也不似前作严密。

4、《少年包青天》

年最红的剧之一。

不说别的,周杰在这部剧中的表演,还是很成功的。

几个案子走下来,节奏紧凑的同时,也保持了剧情上的跌宕起伏,暴雨梨花针、隐逸村、干尸更是不少人的童年阴影。

展昭调皮可爱,楚楚武功超群,包拯和公孙策惺惺相惜,又时不时不相上下地较量。

这个组合,塑造得可以说是非常成功了。

第二部直接换成了陆毅,好在公孙策展昭还在,慢慢熟悉熟悉还是能接着看下去的,第三部又换成了邓超。

演员变了,角色还是以前的角色,三部下来,包拯基本上成了三个包拯。

5、《大宅门》

全家都喜欢的国产经典。

陈宝国,斯琴高娃,蒋雯丽,刘佩琦,何赛飞,一个又一个戏骨,个个都能独撑一部戏的水准。

从“白景琦”的成长轨迹,慢慢渗透到一个医药世家的浮沉,时代的更迭。

人物个体的命运,家族的兴衰,爱恨情仇、家国情怀,有小人物的锋芒,也有大时代的格局,难得的一出大戏。

更难得的,它也开创了一个大腕儿上场跑龙套的先河。

从田壮壮、张艺谋、陈凯歌,到于荣光、申军谊、姜文、宁静,龙套都在闪闪发着光。

只是,它同时也是一部最不应该拍续集的经典。

编剧兼导演郭宝昌曾经说:“

《大宅门》是我酝酿了40年的作品,宅门里的事我再熟悉不过,每个人物早就在我心里活了,不把他们写出来我憋得难受。但《大宅门》的剧本我写了好多版都不满意,原因是我不熟悉民国时期的山东,最后是借助书面资料才完成了创作。”

仅仅是创作上的这一点,就直接导致了前作和续集在水准上的巨大差异,更不是说演员的更换问题。

从这几部作品,我们能直观地看出,拍续集拍毁基本上就是这几个问题:

1、更换演员,角色性格塑造不统一。

2、延续故事的同时,缺乏新意,卖老梗。

3、故事背景变了,逻辑结构也前作不相照应。

那么,拍续集就一定会毁吗?

并不是。

我们看到,国外有很多这样的长寿剧集,日本的《世界奇妙物语》,美国的《老友记》、《生活大爆炸》,都是最好的例子。

国内来说,当初《还珠格格2》也还算是成功的例子。

系出名门看似是好事儿,不用发愁故事框架,不用发愁名气,宣传也省心,基本的收视保障也能保证。

背后,要求的却是品质的始终如一,甚至是超越。

创造了一个高峰,提升了观众的期待值,那么下一部,即使不是超越,也至少不能失了前作的水准。

那水准维持住了,又不能总是卖前作的梗,这样看来,拍续集其实更难。

归根结底,心态变了。

拍第一部时,没有压力,全身心投入,只是想着怎么把这个作品尽可能完美、细致地展现出风格和水准,心思统统搁在了创作山。

有了第一部的成功,第二部无可避免地就想要延续那种成功。

创作的心态不单纯,自然一切都显得刻意做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