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ID.4CROZZ对比探岳?汽油车和电动车有直接对比的意义?理论上是没有的,但对于刚需又被限购的用户而言,他们就被迫面临放弃汽油车考虑电动车这个问题,对比就有了参考意义。在北上深等限购且拍牌价格昂贵的城市,想要买以途观L/探岳为代表的25万级别SUV的用户,在没有指标的情况下,需要花费高昂的拍牌价格。ID.4CROZZ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部分用户的刚需,对于尚不完全接受新兴电动车品牌的消费者来说,像大众这样的传统车企打造的纯电车型,会相对更容易吸引让这部分人。
大众ID.4这款车是大众基于MEB平台全新打造的,并非油改电车型,而它也是大众跨入电气化新纪元的一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车型。
它的对手是特斯拉Model3吗?不全是。
目前在欧洲市场,ID系列的销量已经全面超越特斯拉,连续多月获得销量冠军。Model3/Y确实是ID.4的一大竞争敌手,但ID.4要战胜和取代的,不仅仅是市面上那些同价位的竞品,还有它自己的燃油车前辈。在欧洲各国已明确燃油车禁售时间的背景之下,ID.4是大众换血计划的一大步。
本文将从同品牌同价位同级别的汽油车和电动车,在用车成本、外形设计、内饰质感、驾驶感受等几个大方面去对比,给用户提供一个跨界对比的参考。说到底我们要探究的问题,就是探岳能给你的,ID.4CROZZ可以给你吗?
各大城市竞价费用
我们先来看看在北上广深杭等限购城市,想要直接买一辆汽油车需要付出多少钱去竞拍指标。
从上表可以看到在上海想要买台汽油车上蓝牌,大约需要额外付出一台飞度的钱去竞拍指标。深圳和杭州虽说没有上海那么贵,但4-6万元的价格同样不是小数目,相较之下广州两万元左右的竞拍价格,已经算是很温和了。至于北京,对不起,有钱都没用,乖乖摇号。
各大城市新能源购车条件
买汽油车需要交高额“上牌费”,对于急需买车又不想多掏钱的消费者,只能“曲线救国”转而买新能源车,这是政策驱使的,因为新能源车是国家战略性产业规划。
但对于北京这个交通压力巨大的城市,限购的首要目是治堵,而不是环保,新能源车也不可能任其疯长。因此北京即便是新能源车也不是想买就能买,而是需要排队,排多久呢?年底,北京新能源购车申请人数超过45万,排队直接排到了年。
不过从年1月1日起,北京开始实行新能源车摇号政策,指标配置向“无车家庭”倾斜,通过家庭积分赋予“无车家庭”远高于个人的中签概率。
除了北京之外的其他城市则没有这样的限制,只对车主的户籍和社保做出了基本的要求,一般要求本市居民或连续两年以上社保才能上本地绿牌。其中上海的限制较为严格,要求车主必须先拥有固定自用车位并安装充电桩及电表。
基于以上各地区的限购政策,我们会发现虽然新能源车不是在任何城市都能想买就买,但相比于燃油车,购买的条件还是放宽了很多。
对于一线城市刚需用户而言,如果你运气不够好,买个汽油车,要么苦等中签,要么花钱拍牌,这两种方式都不太爽。此时新能源车自然就进入了你的视野。
实际上大部分人包括笔者本人在内,对于新兴品牌的电动车产品,都是持观望态度的,再加上近来特斯拉失控、起火等事件频上热搜,更加让广大消费者对电动车心存顾虑
相较之下,传统车企例如大众、丰田、宝马等这些大型厂商的电动车产品,从心理上会给消费者更靠得住的感觉,毕竟这些百年车企不论是技术积累,还是售后体系,还是口碑维护,都更让人放心。
而当下的中国,大众汽车是最受欢迎的品牌,销量连年第一。在SUV市场当中,途观L已经成为了一款现象级的热销车型,随后一汽-大众跟随推出了同级别的姐妹车型——探岳,也同样收获可观的销量。
好了,现在假如你想买一款途观L或探岳这样的25万级别热门合资燃油SUV,却发现自己既摇不到号,又舍不得花几万块去买一块铁牌。那就买个电动车吧,充电是麻烦点,保值率是差点,但没办法,一家老小出门没个车是真不方便。但看了一圈,发现特斯拉ModelY吧预算不够,刹不刹得住车也是个问题,而注重品牌光环的你,对于小鹏、威马、哪吒之类的吧你又信不过(看不上)。绝望之际,大众推出了ID.4X(上汽)和ID.4CROZZ(一汽),让你眼前一亮。
同样出自一汽-大众的ID.4CROZZ,裸车价位与探岳几乎重叠,但考虑到燃油车和电动车在后期日常使用中的成本差异,从探岳到ID.4,省下的就不仅仅只是拍牌的钱了。
我们可以粗略地计算一下这两种车每年需要你为之付出的金钱和时间,差异有多大。
油车电车成本对比
金钱成本
我们手里的这台探岳2.0T两驱豪华版,百公里综合油耗9升左右,按目前95#汽油7.00元/升计算,探岳每行驶一百公里大约需要花费63元。
我们都知道燃油车在日常使用中除了燃油这一大块之外,各种油液和滤芯的定期保养也是一大笔开支。
探岳官方推荐首保公里,从公里开始每一万公里保养一次,参考下表,一万公里小保养的材料和工时费加起来约元,公里保养元左右,公里大保养则要元左右,并以此类推。
我们按每年行驶公里来算,三年的费用就是到公里的保养费用总和,一共是元,平均每年.7元。再加上公里的油费总共约1.26万元,一年下来探岳的使用成本大概是1.5万元左右。
而ID.4CROZZ呢?除了拍牌的钱,首先在购车时它就比探岳省下了2万元左右的购置税,而眼前这台长续航Pro版实测百公里综合电耗18.3kWh,按公用桩充电1.5元/度计算,ID.4每行驶一百公里只需要花费约27.5元,一年公里的电费就是元,如果你使用的是自家充电桩,费用还可以再减半。
再加上电动车不需要更换机油、机滤、空滤、冷却液、汽油滤清、火花塞、变速箱油等等油液,后期省下了很多保养费用,ID.4一年下来用车成本大约相当于探岳的1/3。
时间成本
按每年行驶两万公里来算,探岳油箱容积60升,根据9L/km的综合油耗,也就是大约每消耗50升汽油(行驶km左右)你就需要进一次加油站,一年下来探岳需要来回油站36次。
而ID4长续航pro版充满电续航km,出于里程焦虑,当续航降到80km以下你就需要去充电了,假设你有自己的车位和充电桩,那么利用夜间进行充电,时间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相比于燃油车36次前往加油站,差距是明显的。而如果你没有自家充电桩,每km充一次电,一年下来ID.4就需要来回充电站50次,并且可能在充电时付出漫长的等待时间。
因此,使用电动车的时间成本比燃油车高还是低,主要取决于你是否拥有自己的固定充电桩。
外观对比:从一个套娃到另一个套娃
不得不说眼前这两辆大众,造型风格还是有着很大差异的。探岳(询底价
查参配)是MQB时代的大众家族当中套娃得不那么明显的车型了,而且你也能够很好地将它和它的姐妹车型途观L进行区分。ID.4CROZZ作为一款出自MEB平台的新时代纯电SUV,它反而没有被设计得天马星空,整体看起来相当之简约灵动,而且很不幸的是,它进入了下一个套娃家族当中去了,你很难一眼分清来自上汽大众的那台ID.4X和它的差异。
内饰对比:大众基因还在
ID.4和探岳作为大众不同平台出品的车型,风格差异是由内而外的,但还是那句话,ID.4并没有被设计得很浮夸。在当下很多新能源车型喜欢走“科幻”路线,然后互相攀比屏幕尺寸大小,但是ID.4很理智,虽然中控大部分实体按键都简化掉了,剩下的全部变成触摸式,但屏幕却秉承够用就好的原则,整个中控台看起来非常清爽。至于探岳,则是目前MQB平台那套熟悉的中控,虽然没有很前卫,但相比前些年的大众车型,它已经算是精致了。
同样是22万元的配置版本,探岳上只提供了一个功能简单、界面陈旧的6.5英寸车载系统,连倒车影像都没有。但在ID.4上,这个12英寸中控智联交互系统能给你提供多种在线资源,并支持在线导航、语音控制、车家互联、手机映射等等,以及清晰直观的°全景影像。ID.4在功能性方面吊打探岳。
驾驶对比:ID.4更轻快更静谧
我们手里的这台探岳,是一台行驶了接近6万公里的款探岳TSI两驱豪华版,属于2.0T低功率版本,最大功率kW(PS),最大扭矩N·m。
ID.4CROZZ则是长续航pro版本,搭载了一台后置的永磁同步驱动电机,最大功率kW(PS),最大扭矩N·m。它配备了宁德时代NCM三元锂电池,总容量为84.8kWh,官方续航里程为km,使用快充可在半个小时左右充至80%的电量。另外三电系统提供8年16万公里保修。
两款车的动力差距有20匹,ID.4虽然比探岳多出约20匹马力,但由于大容量电池组的存在,它的自重相比空载1.65吨的探岳绝对有过之而无不及(官方为公布车重数据)。因此这两台车在动力上几乎是持平的。
探岳这套2.0T搭配7速双离合的动力组合,用来驱动这辆尺寸不算小的SUV并不会给人感觉很肉,起步加速轻快,换挡积极且顿挫感不明显,需要急加速时只需要踩下一脚地板油,S挡状态下最高可连降三档,超车还是比较轻松的。但高速巡航时再提速就显得比较吃力了,且高转速时发动机噪声比较明显,声音也不算浑厚悦耳。
由于驱动电机扭矩输出特性的不同,虽然ID.4动力并不比探岳强很多,但加速更迅猛,尤其是在80km/h以下,深踩电门,动力毫无延迟的释放,推背感还是相当明显的。不过到了高速上以km/h速度巡航时,此时的提速能力就比较弱,毕竟动力就这么大。当然了,电门踩下去,速度还是明显在爬升的,只是它不会像探岳那样发出嘶吼,给人感觉更淡定。
探岳的转向很轻盈,甚至于有点轻浮的感觉。和探岳不同,ID.4的转向手感不算很轻,即便是舒适模式依然不轻。但运动模式下,方向盘确实要比舒适模式重很多。在舒适模式下它的转向反馈力度是最适中的,运动模式下有点机械液压助力的感觉,再加上不小的车身重量,开起来其实不太灵活,而且低速挪车时略显费力。
底盘方面,探岳的悬挂偏软,遇到大坑洼时、过减速带时对冲击的化解比较到位,在破碎路面对颠簸的处理也算不错,不过回弹余震比较明显,没有ID.4那么干脆。虽然底盘没有ID.4那么紧致,但ID.4毕竟是新车,眼前这台行驶近6万公里的探岳,底盘总的来说依然不至于松散。
实际上探岳的底盘感受是能够令人满意的,只是在ID.4面前相形见绌,ID.4的底盘质感不错,没有其他电动SUV那种厚重的拖沓感,而且悬挂弹性适中,不会太软或太硬。其细碎颠簸滤震性相当舒适,能够很好地烫平路面;遭遇大坑洼时或较大的减速带,车内会有一定的弹跳,但总体冲击感不算很强烈。
在刹车脚感上两车的差异就比较明显了,探岳的刹车踏板很轻,不过制动力道均匀。而ID.4的刹车踏板很重,且刹车力道不强,前段踩下几乎没有制动力,让人很没底气。所以探岳比ID.4的刹车感受更好,至少不会给人没什么信心。
个人认为ID.4在日常驾驶中可以直接使用B挡(动能回收模式),它不具备多级可调,只有一种强度,而这个强度比较轻柔,你松开电门时能感受到车在减速,但又不会减得很急,配合这个前段虚无的刹车刚刚好。
还有一个比较影响驾驶主观感受的就是隔音,探岳在噪音控制方面还是比较到位的,除了高转速时发动机声音比较明显之外,在各个速段内它的车内噪音都不算扰人,即便是高速行驶时,也没有因为比较方正的造型而产生太大的风噪。不过相比之下,胎噪隔绝没有ID.4那么好。ID.4作为一台没有发动机噪音的电动车,理论上胎噪会被放大,但实际上它的隔音表现非常好,即便是在粗糙的路面行驶,它的胎噪依然不明显,整车行驶噪音很低。
总的来说,探岳是一款能够适合大部分人口味的车,这个2.0T低功率版本驾驶起来给不了你什么激情,但日常驾驶,也挑不出什么毛病。但ID.4除了刹车给人感觉不够强劲之外,各方面都略优于探岳,作为电动的车,加速更轻快,车内更安静,底盘也更稳重。所以,你并不需要担心你会开不惯电动车,ID.4不需要你花时间去适应。对了,这台电动车开起来没有明显的电流声,使它给人感觉更接近于燃油车。
总结
现在我们回到开头那个问题,探岳能给你的,ID.4CROZZ可以给你吗?
品牌?外形?质感?配置?这些都能给。
空间?ID.4确实要比探岳差一点。
续航能力?两者差不多。
可靠性?大众对三电系统提供8年16万公里质保。
除了这些,ID.4还能给你探岳给不了的牌照。
基于这些,大众ID.4CROZZ在限购城市简直不要太香。但只是因为限购才值得买吗?当然不是,在不限购不限行的地方,相同价位下,选择ID.4你可以得到比探岳更多的配置,包括更加智能的车载系统以及更全面的主动安全辅助系统,更重要的是大大降低的使用成本。在电气化的大趋势下,燃油车即便在未来不会被完全淘汰,也必然会受到越来越苛刻的限制。现在的你可能还不想买电动车,但假如你转变观念,会庆幸市场上还有大众ID.4这样靠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