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近6成基金累计净值创大盘点以来的 [复制链接]

1#
北京皮肤病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658077.html

7月以来A股涨势如虹,上证综指一度突破点,两市成交额也连续7个交易日突破1.5万亿。

对此,不少人表示:

牛市已经来了!

关于牛市来没来,我们依然不做判断,但有一个数据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目前上证指数点位虽然距离年点还有多点的距离,但是据万得数据显示,截至7月14日,有只主动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累计单位净值超越了年6月12日的市场高点时的累计净值,占纳入统计的主动权益基金的比例高达62.49%。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实现正增长的基金中有只累计单位净值也创出了新高,占比也达57.8%。

数据来源:wind,选取样本是成立时间在年3月9日之前的主动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分别与/6/12和成立以来最高累计净值对比,不区分A/C类,计算时间截止到年7月14日

『净值高的基金还能买吗?』

这么多基金累计净值创新高,本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却有不少投资者遗憾地认为:

看好的基金已经涨了太多,

基金净值也比较高,

现在买不划算。

想必当下不少朋友都有这种想法,其实这主要是来源于对基金业绩的担忧:很多人会认为累计净值涨到5块、6块的基金,整体有点贵了,未来的上涨潜力就不高。

对于大家这个担忧,我们可以肯定地回答:

基金产品值不值得买和当下涨幅或者说基金净值没有必然的关系。

这主要是由于基金买入的是一揽子股票,基金经理在基金运作过程中会进行动态调整。简单来说就是低位买入一些股票,当股票涨到一定时候,基金经理就卖出,风险也就跟着卖出了,资产从股票变成了现金,然后再买入其他低估的股票,如此循环。因此,如果一只基金已经涨了很多,并不代表之后就没有继续上涨的潜力。

就像我们一开始所说的那样,即使是在年6月12日高点买入的基金,截至7月14日,也已经有6成的主动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累计净值创下了新高。

『看好的基金一直涨怎么办?』

所以说,面对看好的基金一直在涨,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分析上涨的原因以及这种上涨是否会延续。一般来说,基金业绩上涨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阶段性上涨,二则是长期业绩稳定、收益良好。

首先,第一种阶段性上涨的基金可能主要是短期跟对了市场风口,重仓了某个行业或板块的股票,而其它时间则表现一般甚至不佳,这也就说明该基金未来持续上涨的概率较小。就这种类型的基金来说,我们是不建议追涨去买的,毕竟整体投资风险相对较大。

而第二种长期业绩稳定、收益良好的基金,这更多是由于基金经理专业的投研能力,整体风格稳定,并且策略得当,那未来持续上涨的概率也就比较大。

关于基金长期业绩表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我们之前介绍的天天基金网上查看四分位排名,了解具体基金近1个月、3个月,甚至近3年业绩表现。

图片来源:天天基金网

当然,仅了解基金本身是不够的,还要充分了解自己和认识市场。

01

首先,了解自己主要是看自身的风险等级和资产配置情况。

资产配置也就是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期限,具体配置比例会有所不同。此时若权益类资产整体仓位过高,超过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那就不得不重新审视是否需要买入高风险的产品。

02

其次,认识市场。

认识市场一方面是对市场的高波动性有所了解,上证综指曾年6月一度涨到点历史高点,也曾在之后的15个交易日跌幅近30%,投资高收益就伴随着高风险。(数据来源:wind,0612-0703)

另一方面,还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市场火热,未来是否还值得投资呢?

关于这方面,我们总结了南方优选价值基金经理罗安安的观点:

他表示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虽然中国经济活力非常强,但是它仍然要有一个逐步恢复的过程。如果完全依靠流动性宽松来带动全面牛市,我们认为条件还不完全成熟,当前市场更多还是处于稳定需求,鼓励创新的结构性牛市中,就像美国股市,还是以纳斯达克指数为引领,我们相信A股的结构性牛市也是以新兴产业、成长股核心资产为引领。

听到这里,可能会有朋友认为:道理都懂,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畏高”心理,于是就会选择等到市场回调后再买入,这种心理其实也正常,但是在这么做之前,我们希望大家可以先考虑以下两个问题:

01

假如市场一直涨,不回调呢?毕竟市场何时会回调正如市场何时会上涨一样无法预测。

02

回调了你还会继续买入吗?这方面想必今年参与投资的朋友会更深有感触,今年年初受新冠疫情影响,上证综指年后首个交易日下跌7.7%,此时两市成交额仅为9亿,与最近动辄万亿的成交额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因此,面对市场回调,可能很多人并不能做到回调后再买入。

总的来说,相较于等市场回调了再加仓的投资思路来说,如果您真的看好某基金,并且认为它有长期上涨的能力,那我们建议可以采用分批加仓的思路,关于具体如何分批买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