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炎医治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d/210426/8890894.html坚持对用户利益的守护
中欧基金的晨会在每个工作日的8:30进行,由此拉开全员紧张忙碌的一天。*华到公司的时间往往比较早,有时他会先到江边走一走。
对一座因水而生、依水而兴的国际大都市来说,*浦江目睹着上海的风云际会,沧桑巨变。对一个自我评价“普通,没什么特别”的基金从业者而言,*华在江边的漫步与漫想,思考或放空,既是一种减压的方式,也是某种自我助力。
可能很多人早已忽略,在“流动性”成为一个金融学名词之前,其本源毕竟就在这浪奔与浪流之中。
中欧基金固收+负责人、多资产配置策略组投资总监*华
在年11月任职中欧基金投资总监之前,*华已拥有多年丰富的资产配置经验,曾在平安集团长期管理千亿级别险资,擅长做大类资产配置。与这样正式的介绍画风不同的是,这位上海财经大学的产业经济学硕士,在投资管理和日常生活中颇为低调自谦,他更强调要回归简单、专注和乐观,以达到一个人想要的高度、深度与温度。
以简单成就高度
*华说自己的经历比较简单,从南京到上海,从本科到硕士,“不是学渣也不是学霸,非常平常”。毕业后,他在一家世界五百强的外企工作了一年多,而后加入了平安,一待就是九年。
对这两份工作的切入,他都是以财务的身份。他做过零配件市场的基本面分析、进行过相应的财务审批;在平安的财务企划部,做过公司战略规划、配合高管设定公司整体KPI等。
他说自己的生活也比较简单。喝的咖啡永远是拿铁,因为不愿去想到底喝什么;也不愿花时间想穿什么,一样的衬衫四五件、一样的西裤两三条,都是夫人买了直接穿。他每天六点多起床,到公司从看估值表开始工作,下班回家会尽可能抽一个小时左右陪陪孩子,等他们入睡后开始一天的复盘,通常晚上回去后还要加班2-3小时。
除了出差或公司有特殊安排,他很少晚上应酬或聚会,周末则和大家一样做家庭司机,为了孩子的辅导班全上海跑。趁孩子学习的时段,他会进行点自我锻炼,走走路听听音乐,想想业务,跟同事们电话沟通。
人生的简单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不得不简单,另一种是关于自律的选择。*华显然属于后者,因为简单之外,他需要沉下心去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
比如在平安期间,一些没人想到涉足的领域他就乐于去梳理,并且还“觉得很有意思”。他通过对比上市公司年报,将平安大类资产配置跟中国人寿、中国太保等公司进行了详细对比,把复杂的保险投资用“报表视角”进行抽丝剥茧,并用两个月时间写了平安与太保、国寿大类资产配置的差异报告。最后的结果是老板十分满意,让他每一次季报出来都写一遍。
那时,保险公司的年报也好季报也罢,都出炉得很晚。*华很拼,晚上九点左右得到报告后即刻高效烧脑,一般11-12点就能发给部门总监。同事领导们也很拼,向上递交后,公司董事长可以在凌晨一点半左右就进行回复,大家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乃是常态。
那是在-年间,他在平安一边做财务一边做企划,在这样工作了两年后,他转到组合投资部。从这里,*华开启了自己做组合投资的进化之旅。
也是在这一年,在西方被誉为机构投资圣经的一本书——《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在中国出版。作者大卫·史文森在书中详述了耶鲁基金的投资过程,阐释了著名的以股权投资为导向、组合充分分散化、大胆投资另类资产的“耶鲁模式”,备受*华欣赏与推荐。
一套完整的机构投资流程,不受市场情绪左右的严谨的投资原则,追求风险调整后的长期、可持续的投资回报,投资收益由资产配置驱动,严格的资产再平衡策略,等等经典准则,让*华在一路的投资道路上常看常新。
而这一段在大类资产配置领域的丰富经验,也让他在后来加盟中欧基金、负责固收+之后颇显优势,相比于其他基金经理,他可从大类资产看整体组合合理性和科学性。
一个明显的例子在年。那年,债券市场不错,但股票市场可谓一片“*哭狼嚎,惨不忍睹”。从年初跌到年底,很多个人投资人和专业投资人都深感痛苦至绝望。但是*华从大类资产配置的视角结合各种技术性指标来看,就发现股债的性价比、股票的长期配置价值已经出来了。当年年底在做股债时,他在股票上增加了一点仓位。果不其然,此后两年的股市整体表现不错。
“我们很多时候发现,在最开始没有按照规律做长远规划,就很容易受到市场倾斜影响。自己总是没有赚到该赚的钱,或者经受了不该受的亏损。投资就是一件永远都不会让你很舒服的事情,因为未来都是未知的。”*华说,这也就是为什么一直跟大家说,希望个人投资者把钱交给专业投资者。
以专注实现深度
来到中欧基金后,*华做了一些减法。此前在保险做大类资产配置时,他除了股票债券之外还要看房地产、PE,花很多时间精力研究美国并购基金,花很多时间研究欧洲夹层基金,为非标准化资产花了很多时间。那些股权、不动产、PE,涉及境外项目也相当复杂。如今,他需要专心做好的就是公募基金中的固收+投资。
当然他也做了许多加法。固收+的核心,是用股票和债券的对冲模式,争取达到整个产品的业绩稳健。*华曾向媒体打过一个比喻,如果把基金经理比作厨师,他们的工作就是将水和面粉等比例混合后,使水和面粉达到平衡,使馒头更加松软好吃。
无论是股债对冲还是股债双牛的情境下,他都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从产品设计,到团队管理,再到投研能力的打造,从目标收益,到风险控制,再到基金经理的构建,*华和团队共同努力,也在此间不断注入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他主张用最小的风险去实现客户的预期回报,强调投资纪律和过程管理,通过改变绩效考核标准,帮助基金经理们树立长期眼光,并由此建立一套关于人才的长效机制,保证固收+产品和团队能够有更加长久发展。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年以来,在股市、债市先后震荡调整的背景下,固收+发行市场火爆,一年间成立的固收+基金募集规模超亿元。其中,百亿元级爆款基金也频频出现,备受稳健型投资者的热捧。
*华所管理的中欧双利A,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数据显示,自年4月5日他任职之日起截至今年1月7日,总回报30.49%,年化回报7.32%,超越同期基准回报21.29%。在此期间,任一日期申购中欧双利A并持有1年和2年均获正收益,持有1年平均收益是5.98%,持有2年平均收益是12.12%。
当然,市场变幻莫测,年,也有不少公司推出固收+打新类基金产品,这与传统的固收+思路相比,是另一种新的“打法”。
因为始终专注本业,*华对此有着清晰的认知和决定。“如有客户需要,我们也会配置也会提供,不是说不提供,但如果沉迷一直做这样的产品,不太好,因为老是走这一条容易走的路,终究是无路可走。”他说,“我们始终还是希望以正统固收+思路做,这个东西可以通过二级债基做。”
他的底气来自于他的成功。放眼全市场,一家公司二级债基合计有一百亿规模很正常,但是单一基金到一百亿左右的很难。他管理的中欧双利的规模今年涨幅较大,而且不是靠首发,就是靠业绩一点点累积起来,规模一点点做起来。
*华认为,这样打下的基础才会很扎实,对外他可以跟客户证明:“这不是靠打新,这里面转债也没有多少,这两年的权益比例始终控制在20%左右”。他的股票+转债加一起基本上没有超过20%,他定的是一个中低风险的策略。
对内,中欧双利A是从年底的20个亿,到年3季末达到93亿。“我希望我们团队未来是这样,慢慢钱管多一点,管大钱,我们必须要有这个能力。”他说,希望整个团队都要乐观。
以期待守护温度
基于工作需要,*华需要债市和股市都看,而每一个市场变化多少都会影响到人的情绪。尼采说,惟有悲观净化而成的乐观,才是真正的乐观。作为一个市场亲历者,*华自然也经历过悲观乃至绝望的过程,经此提炼净化而来的乐观,便成了一笔可贵的财富。
年,当他转入平安资管组合部任组合经理,等待他的是连续三年的熊市,连续三年钝刀子割肉,一点一点,割得人非常痛苦。“让你怀疑人生,让你看不到任何希望”,*华回忆道,大家都想做决策,好不容易跌下来*一把,然后发现错,进而发现-年做任何决策都是错。尤其是年“股债双杀”之下,基金业和保险业大面积震荡,“你也不知道你该做些什么,因为你做的始终都是错的”。
可以说,身为一个投资者,其身上每一个后来的乐观期待,其实都是经历过了先期的悲观,以及过程中反复的磨折,才变得极具生命力。*华和同事们面临的压力其实无处不在,哪怕业绩好也会很易焦虑。
年7月的一天,国债期货暴跌而三板暴涨,*华在朋友圈如此评论了一个朋友的留言:“呆若木鸡是做纯债的,喜笑颜开是做权益,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的是我们做固收+的”。片刻自嘲后,他继续全力以赴做自己应该做的事。
他坚持对用户利益的守护。去年,*华做了几次直播,每次他都不遗余力告诉普通用户,在选择时要考虑自己的资金使用和风险,要考虑丧失一年流动性后的权益仓是怎么样。
“大家投钱先不要那么急,先想想自己的家庭条件。要是你只有二十万,家里有矿又没有什么负担,那么把这二十万满仓也都无所谓;如果你有一百万,但上有老下有小,还有房贷还有狗,那这个负担其实很重,不可能把一百万全都投到股票基金。”
*华用大白话向大家科普“负债端驱动”的概念。他还不断提醒,未来投资市场会越来越复杂,风险的把控将尤为重要。
他坚持对行业道德感的看重。在他的投资管理理念里,“宁可慢一点,也要有道德感“。他说,金融行业有时来钱太快,竞争又很激烈,浮躁是普遍存在的个体和行业状态,唯有道德感放在从业要素的首位,以此方可行正路,不至于走偏。“这样你勤奋一点,有耐心一点,肯定可以挣钱,帮助公司也帮助自己。”
年3月,*华作为嘉宾代表到蚂蚁金服做分享(年5月余额宝账户开放,中欧滚钱宝是首批入驻余额宝的货基之一),他这样说道:“我们的钱都是老百姓的钱,以前都是放在活期存款,现在是买一点余额宝、货币基金,一年可以多挣一两千块钱,他们特别开心。所以我觉得对于公募基金经理而言,每一个人都要有崇高的道德使命感。我们管固收+也一样,因为机构很少买固收+,背后都是零售的钱。”
他坚持基金从业者要有耐心。他希望自己可以给团队创造一个好平台,哪怕短期面临规模压力,但大家可以细水长流,有耐心地做好投资理财这件事。
当被人问及,他有无设想过行业的理想状态,*华思索了一下回答道,希望大家以研究为驱动,按照纪律化策略来行事。大家当然可以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理念,但不要毫无章法,他希望未来团队基金经理无论是管10亿、管亿、还是亿,都依旧不慌,按纪律行事,策略不漂移。
“因为我们基金都是周期性,假如说你现在管五十亿,行情好管两百亿,也有可能这样,从两百亿又回到五十亿。公募基金是强周期行业,所以我希望基金经理想好这些策略,按照纪律做这个事情,少点艺术性,多一点纪律化。当一个人管十个亿、一百亿、五百亿的动作都是这样,这个时候就可以穿越周期。如若为了一时的起伏狂喜或失落,那真没有必要这样。”
在他看来,达到理想状态虽然说有些难,毕竟人都是热血动物,但通过纪律化、外在的约束足以让人少犯一些错误。当投资的科学性大于艺术性,当简单一点、专注一点就能减少道德风险的发生,如此一来,投资这件事,才会有足够的温度。
*华的晨间漫步并不止于浦江东岸,偶尔兴致所至,他也会穿行江上,从浦东坐摆渡船到浦西,再从浦西坐回浦东。摆渡的船票很便宜,十块钱就可以来回倒腾好几次。但摆渡的意味很绵长,来去之间,江水滔滔或静水流深都是探索者的风景。
当江河湖海连接广阔的现实世界,基金投资的天地里,他和他的同事们又何尝不是一个个摆渡人,一艘艘摆渡船?关于财富,关于价值,关于判断,关于坚持,自渡,亦渡人。
声明:基金研究、分析和基金组合服务不构成投资咨询或顾问服务,本账号发布的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作为买卖的依据。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及基金组合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敬请认真阅读相关法律文件和风险揭示声明,基于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理性投资。
END
本文由二鸟说发布,版权归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欢迎亲们转发朋友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