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常熟市王淦昌中学结核病防治手册 [复制链接]

1#

学校里各样的传染病疫情屡见不鲜,肺结核就是其中之一。学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场所,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加上学习负担重、营养不良、体能锻炼少等因素,一旦感染结核杆菌后,易发展为活动性肺结核。师生学习生活接触密切,更易造成传播,会对教师和学生的健康学习生活造成很大影响。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学校肺结核防控的小知识。

01

结核病防治基础知识

传染源

结核病是青年人容易发生的一种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潜伏期4~8周。传染源是接触排菌的肺结核患者。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

传播途径

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咳嗽、大声说话或打喷嚏时,喷出的唾液中含有大量结核菌。大的飞沫颗粒,很快就落到地面,小的飞沫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当健康的你们吸入这些飞沫后,就可能受到结核菌感染。

易感人群

结核病的易感人群主要有:

1、婴幼儿、老年人;

2、抵抗力低下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矽肺、肿瘤患者、器官移植患者、艾滋病*感染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或者皮质激素者;

3、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如与肺结核病人共同居住,同室工作、学习者以及医务人员。

02

学校结核病防控

日常防控

1、学校应按有关规定将结核病检查项目作为新生入学体检和教职员工常规体检的必查项目;

2、学校可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结核病防治的核心知识,提高师生对结核病的认知水平,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减少对结核病患者的歧视;

3、学校应当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要求,保障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人均使用面积;加强教室、宿舍、图书馆等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做好校园环境的清扫保洁,消除卫生死角。

发现与报告

1、班主任或校医尽快督促病人离开学校,住院或居家接受正规抗结核治疗;

2、对教室或宿舍进行消*;

3、教室或宿舍开窗通风;

4、同教室或同宿舍居住的同学都是肺结核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应到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相关检查,同时应注意自身是否有咳嗽、咳痰的症状。尤其是这些症状持续超过2周时,医院就诊;一旦诊断为肺结核,应立即接受治疗。

散发疫情的处置

学生或教职员工一旦被诊断为肺结核,要主动向学校校医和班主任报告,不要隐瞒病情、不要带病上课。传染性的病人应该住院隔离治疗,居家治疗的病人最好在治疗的第一个月单独居住。治疗期间,应尽量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地方活动,如必须去,需佩戴口罩。治疗期间要减少与其他人的接触,严格按照医生要求服药和复查,直到治愈复学。

03

常见问题及解答

什么是结核菌潜伏感染者?

结核潜伏感染是指体内(通常是肺)持续存在结核杆菌,但受到机体免疫控制,并未表现出明显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表现的情况。有研究证实,潜伏性结核感染者在其一生中发展成为活动性结核病(即结核病人)的风险约为5%-15%。在某些情况下,结核菌甚至可以一生持续感染而不发病。

肺结核病人什么时候传染性最大?

肺结核的传染通常发生在发现和诊断前,因此治疗前传染性最大。学校人员密集,同学们在学校里集体学习生活,接触密切频繁,容易让呼吸道传染病(如肺结核)乘隙而入,在校园里传播和蔓延。

注:及时、合理的治疗,传染性会很快减弱。

疑似病例为什么要隔离?

肺结核传染主要发生在有效治疗前,经有效治疗后2周,肺结核的传染性大幅下降。但是,肺结核诊断需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检查结果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性判定,病原学阴性的肺结核诊断往往需要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这也意味着疑似肺结核病例在明确诊断前,如果尚未接受规范抗结核治疗,其传染性最强,因此学校应对疑似肺结核病例采取隔离措施。

有关疑似病例隔离的建议

有当地固定住所的学生应离校居家隔离,无固定住所的学生由学校落实校内相对隔离措施;

疑似病例校内隔离措施建议做到以下3点:(1)单独宿舍居住;(2)佩带外科口罩;(3)暂时停止与同学同教室上课及其它室内集体活动。

以上就是学校肺结核防控的小知识,而我校定于11月2、3日对全体高一学生进行结核菌素试验,严防结核病进入校园。

编辑:张阳审核:邵一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