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黄疸小知识宝贝变成小黄人了,要不要照 [复制链接]

1#

宝宝妈妈:我家孩子生下来,就全身发黄,医生说是新生儿黄疸,需要放到新生儿保温箱里,每日照光?想问一下,这样处理行吗,还有什么别的方法吗?

志玲博士回答:新生儿黄疸不是一个罕见病,家长无需过多担心。黄疸通常经过代谢就会消失。正确的处理对于宝宝的健康和日后的生长发育都不会有任何影响。

一、新生儿为什么会发黄?

当婴儿的血液中含有大量称为“胆红素”的物质时,婴儿的皮肤或眼睛的白色部分就会变黄,“黄疸”一词作为专业术语,医生就会告知我们的家长朋友。黄疸也叫“高胆红素血症”。黄疸在新生儿中很常见,早产儿发生率较高,黄疸可以在婴儿出生后的1天或者几天内出现。当婴儿血液中的胆红素较高时,即可发生黄疸。胆红素分为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检查婴儿有无黄疸非常重要,因为胆红素水平极高如不经治疗,可导致脑损伤。

新生儿可由不同原因而出现黄疸,但不是所有的黄疸都需要干预,黄疸大致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非生理性黄疸(包括:病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和哺乳不足性黄疸),鉴别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非生理性黄疸非常重要。

生理性黄疸的特点: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第2~4天开始出现,第4至5天达峰,2周内消退,总胆红素水平很少超过12mg/dL(μmol/L)。

非生理性黄疸是由于非生理因素产生的黄疸或生理性黄疸在某些潜在的病理因素下使胆红素水平高出同日龄胆红素水平第95百分位,包括病理性黄疸和需要干预的生理性黄疸以及母乳性黄疸。非生理性黄疸需要及时的专业治疗,预防和治疗高胆红素血症非常重要。

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是指出生1周后仍持续存在的良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其潜在的机制尚不明确。通常在出生3-5日后出现,出生2周内达到高峰,然后在接下来3-12周内逐渐降至正常水平。母乳性黄疸是由于母乳中的成分增加了非结合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完全母乳喂养的黄疸婴儿,出生后总结合胆红素水平大于5mg/dL(86umol/L)往往持续数周,一般无需干预,但要监测胆红素水平,若持续升高,或有较大比例的结合胆红素,则应重新评估。若患儿的总胆红素水平保持在安全水平且有望在12周龄前消退,则可继续母乳喂养。

哺乳不足性黄疸:哺乳不足性黄疸常发生在出生后1周内,因为哺乳不足导致婴儿液体摄入不足,进而导致血容量和体重明显减轻,这会导致高胆红素血症(即黄疸)。如果出院前未正确处理母乳喂养相关的母亲并发症(如涨奶/乳头皲裂/乏力)以及无效吸吮等新生儿因素,可能导致无效母乳喂养。

二、新生儿黄疸都有哪些症状呢,家长怎么去判断呢?

您可以通过用一根手指按在宝宝鼻子或额头上来判断宝宝是否患有黄疸病。然后抬起手指。如果您按压的地方皮肤发黄,则说明宝宝患有黄疸病。宝宝的黄疸往往始发于面部,但也可扩散至胸部、腹部和双臂,最后可扩散至双腿。但有时候黄疸宝宝可出现膝部以下的小腿皮肤呈橘黄色或黄色。当宝宝有黄疸症状时,应及时测得宝宝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由专业的医务人员制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三、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治疗呢?

多数新生宝宝出生后由医务人员判定胆红素值暂时在安全范围内,暂时无需特殊处理返回家中继续喂养,但当宝宝出现以下症状时,可能是重度黄疸的表现,切不可掉以轻心,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精神萎靡/持续哭闹/哭声尖锐/保持身体弯曲或颈部后倾。

四、治疗黄疸的措施有哪些?

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措施主要有3种:

1.促进喂养。

2.光照疗法(简称光疗)。

3.换血疗法。

医生可能会给宝宝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有时候可以减少黄疸,避免换血,但效果还不确定。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