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准父母血型不合时该咋办 [复制链接]

1#

夫妇血型不合很多见,其所生新生儿中发生血型不合性溶血病者亦不少见。但由于对新生儿溶血病缺乏了解或所知不多,许多人往往不知道该如何去办。为此,很有必要对新生儿溶血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1.何谓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溶血病是指因母婴血型不合,母亲的血型抗体通过胎盘而引起胎儿、新生儿红细胞的破坏。人类的血型系统有26个,目前已知血型抗原有种以上,有多个血型系统可以发生新生儿溶血病,其中以Rh、ABO血型系统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最常见,在我国,ABO血型不合性溶血病发病率更是明显高于Rh血型不合。对于ABO溶血病,以母亲血型为O型,新生儿血型为A型或B型多见;而对于Rh溶血病,以母亲血型为Rh阴性,新生儿血型为Rh阳性最多。溶血病的发病包括6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中断即可终止发病,因此夫妇血型不合的多(约占1/4),真正发病的少(约占其初生儿的10%)。

由于自然界存在类似A或B物质,ABO血型不合所致溶血者约40%~50%在第一胎即开始发病。对于O型产妇,其“天然”抗A、抗B抗体有IgG,可以通过胎盘屏障,而对于A型或B型产妇,其抗B或抗A“天然”抗体主要为IgM,不能通过胎盘屏障,故当产妇为A型,胎儿为B或AB型,或产妇为B型,胎儿为A或AB型时,溶血病发病者很少。

2.溶血病有何表现?

对于孕妇,孕期一般无特殊症状,较重者出现宫底高度与孕月不符,体重、腹围的增长大于正常,临产前可自觉全身乏力与胃纳不佳,胎心音可出现杂音,也可以出现死胎前的胎心胎动改变;严重者(以Rh血型不合多见)可致死胎、流产或早产;胎盘与新生儿体重之比不足1:7,甚至仅1:1.3~4,羊水黄色。

对于新生儿,可表现为:(1)心脏扩大,全身水肿,部分患儿因心力衰竭而致水肿加重;(2)贫血与肝脾肿大;(3)肝脾等脏器中有散在髓外造血灶;(4)全身黄疸和核黄疸;(5)部分患儿尚可出现低血糖和血小板减少等。

3.对溶血病如何进行诊断?

夫妇血型不合时需警惕新生儿发生溶血病。根据病史、临床特点、产前B超检查、特异性血清抗体测定(包括孕母抗体和新生儿抗体)、胎儿RhD型抗体的检测以及母亲抗D功能活性测定等一般可以确诊。对已知受累的胎儿,可采脐带血进行血常规、血型、血清胆红素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交叉配型,每6小时复查一次血清胆红素,每天复查一次血常规,以指导诊断与治疗。

溶血性抗体,尤其是Rh抗体,可引起红细胞不断溶血,直到抗体消失为止(通常为三个月),这在未进行换血治疗的新生儿尤为明显。故对溶血病新生儿,尤其是Rh溶血病新生儿,至少应监测血红蛋白水平三个月。

4.发生溶血病时该咋办?

夫妇血型不合时,尤其是既往有可疑病史者,应进行产前监测与预防。若胎儿已发生溶血病,则视情况而定,必要时产前即开始治疗。出生后发生溶血病时应该立即转入新生儿监护病房进行有关监测与治疗,如进行光疗、换血治疗、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及应用金属卟啉以阻断胆红素的产生等。与此同时,在出生后2个月内进行贫血监测:每周复查一次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当血红蛋白降至70g/L以下时,应考虑小剂量输血,亦可考虑应用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在康复期早期补充铁剂,纠正贫血。

总之,对新生儿溶血病的治疗要把住三关:第一关(生后1天内),立即用浓缩红细胞换血以改善胎儿水肿;第二关(第2~7天),降低胆红素防止核黄疸;第三关(2周~2月),纠正贫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