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金牛奖基金经理离职后坦言警惕选择股票的 [复制链接]

1#

肖志刚,前天弘基金投资总监,年偏股混合基金收益率第1名,年第十四届金牛奖获得者。代表作天弘永定价值成长混合,任职期间(.1.29--9.8.2)收益.39%,平均年化回报率1.61%,同期沪深年化回报9.9%。

在肖志刚离职后,摆脱了职业束缚,在雪球发表了多篇优质而率真的投资理念,篇篇都深得球友喜爱。这个人前闪光的金牛基金经理同时还是一个爸爸,一个会设计飞机模型的学生,一个想开书店的男人。那么他是在取得如此超额收益的背后究竟有哪些投资经历?关于选择、关于过去他又有哪些思考和感悟?

来源:雪球达人秀

01初入股市的一点回忆

20年前的年7月26日,我骑着车到北师大门口办理了股票账户,正式开启了炒股生涯。最早可能追溯到高中,那时看过一个炒股的电视剧,感觉有意思,在地摊上买了本股票的书看了点,上大学正好碰上亚洲金融危机,就开始认真琢磨股票了。如你们所知,我最终成为了一名公募基金经理,一位帮上百万人打理过钱财的基金经理。在天弘基金参加校园招聘的时候,我经常被问到一个问题,“基金经理的一天是怎么过的?”作为一名基金经理,每天醒来,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家国大事各种信息,基金经理需要做的是迅速决策,决定买还是卖,买这个还是卖那个。

其实,这与很多职业都是相通的,相通之处在于,都是做决策的。网络大V需要决策的是帖子转还是不转,转这个还是转那个。领导们需要决策的是项目批还是不批,批这个还是批那个。曾有一位县委书记和我说,在中国没当过县委书记不算当过官,我说那基金经理之于金融也是同理,他就立刻领会了。总之,基金经理是一个最接近完美的职业,尤其是作为天弘基金的基金经理,是我感受最自由,成长最快的六年,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

投资中,大多数时候都是孤独的,因为投资是由无数个小决策加总组成的,这些思考的过程可能在脑海里翻滚过无数遍,都没有机会表达出来,无论对错都得自己消化。如果说最孤独,可能就是第一次拿到基金账号密码,登录进去看到钱的那一刻吧,清楚看见有很多很多事情等着自己去做了,还记得,那天晚上我在办公室摸索到半夜。

现在的我是蛋卷$九雾组合(CSI)$的主理人,从基金经理到组合主理人,感受不一样的地方是:最大的区别就是事半功倍,精力耗费上不是一个级别的。管理组合其实是寻找投资能力,而管理基金是自己得锻练出投资能力,那个时候就时间、精力、水平都嫌不够,现在管理组合,更依赖所投基金背后的经理与团队,自己需要操心的事情大大减少了。

02

炒A股的这十几年里,损失惨重的经历及操作

最惨痛的,应该是年6月中旬卖掉茅台吧,毕竟在年5月我还在视频中解释为什么茅台牛。那个时候因为对汽车股的机会更为确定,管理基金近6年的时间里,那是唯一一次大规模买入汽车股,就是因为机会太确定了,为了腾挪仓位买够汽车股,于是把茅台在内的白酒基本卖掉了,后来再没有买回来。从交易上来看,买汽车算是一个投机或套利的行为,从研究上,只是发挥了我研究汽车的经验,却没有把这种研究能力跨越到白酒上。人都是知行合一的,归根结底还是研究上的缺陷和交易上的缺陷所致。

股市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这个变体现的是主要矛盾不断变化。因此,对待股市需要的正确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落窠臼。

还是尽量不给自己划定框框的好,就像武侠里的无招胜有招。价值投资也是一个框,比其他框好一点。但有招的,还是比那些真的啥招都不会的强一些。

股市对人的精力投入要求很高,对大多数人来说,精力的投入与投资成绩还是有比较高的正向关系。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精力投入情况来判断,如果没办法确保足够的精力投入,可以考虑委托给基金,如果自己有足够的业余时间投入到股市中,那么股市还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与实践场所,活到老学到老。

此外,推荐书索罗斯的《超越金融》,其实是他的一个演讲记录,比较简练总结了他的思考。第二本书推荐冯学荣的《日本为什么侵华》,就像前面说的,在股市里正确的盈利模式应该是待其鸣,需要的是投资者的客观、全面、理性看待问题,多角度看待世界,尽量避免过多主观猜测与臆想。电影吧,我喜欢看谍影重重系列,另外推荐一部《赛德克巴莱》。

书和电影都是影响和启发思考的一种方式。

03

二十年的炒股经验的阶段进化

投资者如何看待市场,就决定了投资者会采取什么手段从市场中赚钱。这里借用日本战国时代三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对于同一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来理解。

面对同一个问题:杜鹃不鸣,当如何?这三位的答案截然不同,三种答案代表了A股的三种盈利模式,也是A股发展历程的缩影。

第一位,织田信长回答:令其鸣!

这是股市中典型的操纵股价。现在还留在K线图上的活历史是金宇车城。年市场进入熊市,金宇车城的操纵者不断吸纳,几乎买光了流通筹码,导致年频繁出现全天成交1手的情形,最极端的是年9月29日,出现了全天0成交量,k线图少一天,据说是那一天忘了。

第二位,丰臣秀吉回答:诱其鸣!

这就是股市的忽悠模式。通过公告、研究报告、股评、画K线图,引导市场价格,让价格形成趋势。有些上市公司也会通过这种形式,自己不亲自下场,通过发布利好来引诱别人买入。

第三位,德川家康回答:待其鸣!

即站在独立的角度,冷静观察这个世界的变化,如果发现可以做多或做空的机会,找点钱来进行套利,这应该长久的二级市场投资模式。套利的过程是投资,找钱的过程是金融。

三种境界,三种命运,恰恰说明了历史选择的正确性。

如果说现在的自己跟20年前入市的时候有什么变化,可能是现在对股市的认识更理性更实际了,也更平常心吧,不再那么的好奇与新鲜。

0

未来看好哪些投资机会

长期来说,应该是好公司冒出的机会越来越多。符合天时、地利、人和的公司都会有不错的投资机会。天时即好的行业,这种代表是真正具备研发能力的科技公司,地利常见于那些在竞争格局上占据了易守难攻位置的龙头企业,消费类公司比较多是这种。如果再加上有好的机制,好的管理层,也就是所谓的人和,这些公司都会不错的。总之,这三者相互独立,最好是同时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恋爱和炒股的关系,有很多共同点吧,投资是基于未来的,需要解释过去,才能预测未来,预测错了还需要应对,所以投资需要三套系统,分别是解释系统、预测系统、交易系统。找对象也类似的,需要预测不同人的未来,就需要解释不同人的过去,如果预测错了,如何应对与交易。简单类比的话,基本面研究就类似研究外在美,估值是研究内在美,交易则是怎么追。每一个环节都是挑战大家的认知,也挑战人性。

05

关于“选择”这件事

人生轨迹,就像一棵大树,从树桩开始,不断分叉抽芽,越分越细,直到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树叶,最后落叶归根。在这个分叉道路上,少有走回头路的,每过一次十字路口,选择就少一些,最后可不就没得选了。投资是靠决策,人生也是靠决策,尴尬的地方是,重要的人生决策基本都在年轻时完成了,随着我们认知水平与决策水平逐渐提高,人生的路却越走越窄,矛盾与痛苦随之而来。9年的元旦,我搭一辆出租车,出租师傅感慨,这车轮一滚一滚的,又是一年过去了,啥也没留下。

我说我的工作也有点像,股价上下跳动一天又一天,这一年就过去了,也不容易看到什么积累。我在抖音上经常看到各种宏伟的工程,评论里往往会有一些人留言,很自豪地说自己参与过建设,虽然参与这些工程可能很苦、很累,也不怎么赚钱,但在这些参与者眼里,自己留下了点东西,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我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