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湿度大,可谓又潮湿闷热的日子。在这个时节呼吸病患者如何养生保健,补充体力,防暑防病,安全健康度夏呢?
■三伏天,吃什么?主要掌握五个要点:适当营养、多酸多甘、补气去火、补水养生、新鲜干净。
A.适量补充营养:一到伏天,老百姓有句老话:“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卷鸡蛋”。在过去来说,伏天吃饺子、烙饼、面条的意思,除了夏收小麦之后粮食充足的喜悦之情以外,主要是提醒人们,三伏天饮食不可太凑合。多吃高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品。因为夏天温度高,出汗多,消耗大,人体会损失不少蛋白质和大量的B族维生素和钾、钠等矿物质,要进行适当的补充。如鸡肉、鸭肉、猪肉、鱼类等都是夏季补益之品。尤其鸭性凉,具有滋阴养胃、健脾补虚、利湿的作用,特别适合苦夏、上火、体内有热者食用。中医认为牛奶、微寒,可以通过滋阴、解热*来发挥“去火”功效,*豆味甘、性平,入脾、大肠经;具有健脾宽中,润干消水、清热解*、益气的功效,而且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而且牛奶、豆浆中含有多达70%以上的水分,能补充夏季人体因大量出汗而损失的水分。
B.多酸多甘:古代学者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困脾,使脾胃功能下降,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引起食欲不振等。按中医养生学的观点,暑湿对脾非常不利,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味为宜。如山药、苡米、豇豆、扁豆、*豆、胡萝卜、芋头、红薯、土豆、南瓜、圆、栗子等。中医认为甘入脾,所以用健脾利湿的食品有利于养脾。另外夏季属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三伏天应适当地多吃一些甘、酸的食物对健康是有利的。如:菠萝、草莓、橙子、西瓜、桃子等。
C.补气去火:炎炎夏日,,阳气升腾,夏出汗较多,气也随着汗液的流失一起流失,汗流失的越多,气损失的就越多!所以人就会变得没有精神,疲惫乏力,这就是中医所说的“气随津脱,容易导致人火气上升,表现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尤其呼吸道患者,常常感觉气短、胸闷,气短加重。因此,补气去火.也是夏季养生应注意的原则。补气的佳品如西洋参,能滋阴生津、去火,可以代茶饮。如西洋参菊花茶,即能补气又有清热的作用,另外能补气的食品也很多如,山药、大枣、大豆、鸡肉、猪肉、牛肉、鲫鱼、鲤鱼、*鳝等。扁豆、薏仁具有很好的健脾利湿作用,是脾虚患者的夏日食疗佳品。夏日祛火的食物很多,可选择:苦瓜、苦菊、西红柿、*瓜、莴笋、西瓜、等性凉、清暑的蔬果。
D.补水养生中医理论讲究“阴阳五行”、“天人一体”,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也正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人体阳气,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趋势,体内凝寒之气处于易解的状态。三伏天,人稍劳作或运动,就大量出汗,接着产生强烈的口渴感。人体丢失大量的水分,盐分就会出现头晕,乏力甚至中暑等,对于健康是很不利的、尤其有慢性疾病的人会感到尤其不适。因此,三伏天注意补水成为养生的重中之重。
E.新鲜干净:中医认为,胃为后天之本。夏季人们常感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此时可以多吃些新鲜蔬果。新鲜蔬果维生素、纤维素、和糖分的含量高,不仅可以有效地补充人体必须的能量和水分和维生素,其清爽的特质也会让人增加食欲。对暑湿带来厌食的改善更大有好处。更重要的是夏季吃水果和肉类特别要注意注意饮食卫生,对于脾胃不好的人不要不要贪食生、冷,以免染上痢疾、腹泻対机体造成伤害。
■三伏贴:*期内经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三伏天阳气盛极,阴气始生,腠理开泄,气血驱于体表,经络通畅,,用夏季三伏天,气温较高,阳气生发,人体肌肤疏松开泄,便于药物吸收的特点,针对人体不同疾病的相关穴位,用温阳之药进行贴敷,是祖国医学一种传统外治方法,可以辅助机体之阳,驱散体内阴寒之气,调节体内阴阳平衡和脏腑功能,振奋人体阳气,增加机体抗病能力,达到预防冬季发病的目的,如果你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可以连续贴敷三年。具有一定防病效果。
■正确使用空调;三伏天温度、湿度都比较高,人体为了调节环境温度,就需要适时开合汗毛孔,将体内多余的湿热排出体外。但是,当我们从炎炎烈日的环境下,突然进入到温度很低的室内,或者长时间待在空调室内,就会使本来正常排泄汗水的汗毛孔突然或持续关闭,导致正常的排汗功能中断。将冷空气一同闭在了体内。大家都知道,排汗,是人体的一种排*过程,在夏季,借助于外界的阳气,人体本来是要将体内的各种寒湿*排出体外,由于寒闭在体内,会出现浑身肌肉痛,关节痛,头痛,无汗,食欲不振,甚至浑身发冷、发烧。出现风热暑湿感冒的症状,甚至使原有的呼吸道疾病减重,出现发热咳嗽痰多等症状。
另外,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暑期,使用空调一定要注意卫生消*,避免细菌病*的传播。
■夏季怎么锻炼.“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是前人在长期锻炼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虽然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却要因人而异。对于老年人和体质较弱的人而言,尤其有呼吸道疾病,有气喘的人就不太适宜了。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这样的气候条件,对人体健康有明显的不利影响。当最高气温在30到33摄氏度时,老年人要减少运动量,避免剧烈运动,每天锻炼时间以半个小时以内为宜。三伏来临时,老年人要根据自己的体力,做一些缓慢的运动项目,比如:慢走、做操、太极拳、八段锦、六字诀等,都是有助健康的。
夏日炎炎,在疫情常态化预形势防下,希望您能掌握这些养生原则,平安健康安全度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