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诊疗技术是一门融医学影像学和临床治疗学于一体的边缘学科。涉及人体消化、呼吸、心血管、神经、泌尿、骨骼等几乎所有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由于其具有微创、有效等特点,目前国内外的介入治疗已经成为部分疾病的常规诊治措施,甚至取代了外科手术。准确地进行介入操作的分类编码,是编码员需要掌握的重要编码知识。
《ICD-9-CM-3手术及医疗操作分类》在第一章增加了介入治疗的操作分类编码。在分类工作中,我们知道,并非所有的介入操作都分类到这一章,而是根据其治疗的目的、治疗的部位以及疾病性质的不同而给予不同的编码,其中有部分的介入手术操作编码要分类到第一章意外的其他章节中。
本文根据ICD-9-CM-3的分类原则,将按治疗的目的、治疗的部位、操作的入路以及疾病性质进行分组讨论。
介入操作的ICD-9-CM-3编码影响因素分析
由于介入操作具有定位准确、疗效高、见效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临床广泛应用,包括胃肠道出血、肿瘤化疗、外伤性脏器出血、溃疡病、肿瘤或原因未明的脏器出血或作为非手术脏器切除的一种治疗手段;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经皮穿刺活检、引流、造瘘术等。在进行分类编码时,因治疗的目的、治疗的部位以及疾病性质不同应给予不同的手术(操作)编码。
1、手术目的对编码的影响
介入治疗虽然操作的部位相同,但由于治疗的目的不同,其操作编码不同。
(1)手术名称是脑动脉介入术,因手术操作的目的不同有以下两种情况:一种如果是脑动脉的诊断性操作,其介入的目的是为进一步确诊,编码为88.41,分类到“其他诊断性和治疗性操作的章节中”;另一种如果是脑出血进行的介入治疗,其目的是为控制出血,就要分类到“心血管系统手术”的章节中,编码为38.81;
例1:
动脉造影术
—脑的(后循环)88.41
例2:
栓塞(经导管)
—动脉(选择性)
——通过(用)
———血管内入路
————头和颈血管39.72
(2)介入操作只是某一手术的入路,并不是治疗的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对某器官施行手术,这时介入治疗可省略编码,选择该器官具体施行的手术(或操作)作为编码,分类到各系统手术的章节中。
例如:
(介入性)治疗性超声00.09,
不包括:超声的:
泌尿系统石碎裂术(59.95)
经皮肾造口术伴碎石术(55.04)
经尿道激光诱导前列腺切除术(60.21)
治疗性超声只是作为手术的入路时省略治疗性超声的编码00.09。
2、解剖部位对编码的影响
操作相同或相近,但治疗的部位不同,其操作编码不同。例如周围血管支架的植入术:冠状动脉的支架植入术和其他周围血管的支架植入术在分类中是有区别的。
例如: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插入
—支架(支架植入)
——动脉(裸)(结合的)(药物图层)(无药物洗脱)
———冠状(裸)(结合的)(药物涂层)(无药物洗脱)36.07
例如:
非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插入
—支架(支架植入)
——动脉(裸)(结合的)(药物涂层)(无药物洗脱)
———非冠状血管
————周围的39.90
—————裸,药物涂层39.90
——————药物洗脱00.55
3、疾病性质对编码的影响
疾病性质大多数情况下对手术(或操作)没有影响,但某些情况下必须指出疾病性质才能作出正确的介入操作编码。
(1)为控制出血的介入操作编码为38.8
例如:
外伤性肝破裂行肝动脉栓塞术,编码为38.86
栓塞(经导管)
—动脉(选择性)38.80
——腹NEC38.86
(2)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介入操作编码为99.25
例如:
原发性肝癌行肝动脉栓塞术,编码为99.25
栓塞(经导管)
—化学物质栓塞术99.25
小结
从上案例分析可以看到,介入性疗法的手术名称与其他手术名称一样,解剖部位、术士、目的、器械(手法)、入路等因素直接影响编码的准确性。
一般的临床医师对手术操作分类方面的知识了解不深,因此在填写介入性疗法的手术(操作)名称时,往往不够详细、准确、完整。编码员在进行编码时,要认真阅读病案和手术记录;熟悉规范的操作名称,了解操作的目的、部位、方法以及操作过程,作出准确的手术操作编码。
上述内容显示,虽然有些手术名称相同,但因治疗的目的、治疗的部位、操作的入路或疾病性质不同而应作出不同的ICD-9-CM-3编码,分类于不同的亚目,甚至不同的章节中。
来源:《中国病案》,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DRGs系列丛书热售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