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原因会产生白癜风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11/5920693.html实验动物模型是肿瘤研究的必需。多年来,骨肉瘤的基础研究都强调尽量选择原位动物模型,以最大程度保证肿瘤微环境,最常用的模型为胫骨平台原位注射法,被国际从事骨肉瘤研究的许多实验室广泛采用,然而最近,发表于《ClinicalOrthopaedicsandRelatedResearch》杂志的一篇研究表明,一些不恰当的动物模型,实验结果并非反应肿瘤真实的生物学特性,而是建模过程人为造成的。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采取了骨肉瘤经典的原位模型--胫骨平台原位注射法,并且在30分,4小时,24小时后分别对注射肢体进行截肢术,另一组不截肢作为对照。小鼠观察4周后,发现三个截肢组,与对照组肺转移的情况无统计学差异,这一结果强有力的证明,这些肺转移灶,并非来源于高侵袭性的细胞系离开原位灶迁移到肺部二次种植导致,而是在胫骨注射过程中因为注射压力导致的细胞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所导致。
图不同注射时间对肺转移情况影响
同时,作者通过解剖发现,注射30分钟后,小鼠肺内部存在肿瘤栓子,佐证了注射导致肿瘤直接拨散至肺的这一长久以来被人忽视的现象,并且提示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小鼠常发生的死亡,也是因为细胞团引起肺栓塞所致。
图经注射后小鼠肺动脉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
此外,作者还通过染料注射实验,证明胫骨腔内的容量仅仅为10ul,更大的体积注射后,细胞必然外渗进入周围组织和血液循环。
笔者体会
笔者在早年的实验过程中,也发现带生物荧光标记的骨肉瘤细胞系经胫骨注射,在第二天就能在肺部检测到信号,当时也曾怀疑是注射导致的直接拨散,然而并未做深究。研究生在实验期间,常常会遇到胫骨原位模型同组内个体肺转移程度相差较大的困扰,相信是由于注射导致的拨散个体间的差异所致。
通过这个简单但直截了当的实验结果,提示广大从事骨肉瘤研究的同行,胫骨原位注射模型,并非是研究骨肉瘤自发转移的最佳模型,与临床患者发生转移的实际情况相去甚远,这个模型本质上同尾静脉直接注射的拨散模型相差不大,而且人为因素直接影响了实验结果,任何药物或者治疗采用本模型,得出的结论最多是该方法“抑制了骨肉瘤在肺部的生长”,而非“本研究可抑制骨肉瘤的转移”。
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当慎重选择实验动物模型。目前,更可靠的原位模型应当是通过将PDX的小块瘤组织,经外科手术开小窗接种于胫骨内或者胫骨旁,避免了注射导致的直接拨散,虽然该模型费时费力,但可以最终反映出骨肉瘤自发转移的潜能,一个好的模型才能保证研究最终结果可靠可信。
文献出处:
MaloneyC,EdelmanMC,KallisMP,SofferSZ,SymonsM,SteinbergBM.IntratibialInjectionCausesDirectPulmonarySeedingofOsteosar